荷蘭憑藉精準園藝與精湛物流持續鞏固「世界花卉之都」美譽

海牙——數世紀以來,低地國家荷蘭透過縝密的土地工程與精準的農業科學,將其轉變為全球花卉栽培的標竿。從北荷蘭的球根田到南部的科技溫室,荷蘭花農結合世代相傳的技術與尖端創新,成功調控氣候、土壤和水分,培育出全球市場最具商業價值的花卉。這項成就的核心在於將花卉種植視為一門精準的科學與藝術,不僅確保了從鬱金香到玫瑰等產品的頂級品質,更透過高效率的物流體系,鞏固了荷蘭作為全球花卉供應樞紐的地位。

球根花卉:沙質沃土與低溫春化的精確調控

荷蘭花卉栽培的主力集中在北荷蘭和弗萊福蘭省的圩田地區。這些經過人造開墾的平坦地帶擁有排水性極佳的沙質土壤,為球根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。作為國家象徵的鬱金香,其成功栽培有賴於秋冬時節的精確低溫期,即所謂的「春化作用」,以促進球根發育和花色形成。花農於秋季種植球根,並利用精細的田間管理,如鋪設保護網抵禦霜凍或極端天氣,來確保每一個生長階段都能達到最佳條件。這種對土壤和溫度的精準掌握,是荷蘭花卉品質穩定性的基礎。

溫室科技:高科技環境下的極致栽培

在南荷蘭、林堡和北布拉班特等省份,尖端的玻璃溫室代表了精密園藝的另一高峰。這些溫室可精確控制溫度、濕度、光照與灌溉,為玫瑰、百合、菊花和非洲菊等高價值花卉提供最優化的生長條件。許多農場採用水耕系統,不僅提高養分吸收效率,同時顯著節約用水。透過可調控的LED照明、自動遮陽布和複雜的氣候監控系統,花農能精準掌握開花時間,確保花朵在採收時達到最完美狀態,以迎接全球市場的需求。水的循環利用和節能加熱系統,也體現了產業對永續發展的承諾。

精細管理與創新驅動高標準

荷蘭花農被公認為時間與管理的大師。從田間的輪作、嚴格的病蟲害監測,到溫室內對每一根花莖強度與色澤的檢查,都體現了對細節的專注。科技創新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。感測器、氣候監控軟體及自動灌溉系統的應用,使農民能夠即時應對天氣變化或植物健康狀況,維持花卉品質的一致性。這種精細管理確保了無論是供應國內零售還是大規模國際出口,產品標準始終如一。

高效物流體系保障全球交付

花卉的採後處理與物流管理同樣至關重要。鬱金香通常在半開狀態下採收,隨後迅速降溫並存放於通風箱中,以保持花莖挺直和延長保鮮期。透過冷藏和水補給等標準化流程,鮮花在採摘後能維持最佳狀態。得益於荷蘭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全球領先的高效物流網絡,大批鮮花能在24小時內送達歐洲及世界各地市場,奠定了荷蘭「世界花卉貿易中心」的地位。

永續發展融入 DNA:環境回饋機制

為了確保長期競爭力,荷蘭花卉產業將永續發展視為核心價值。許多溫室採用生質能或地熱供暖,積極回收水資源,並推行有機廢料堆肥。透過綜合病蟲害管理和精細土壤管理,農民力求降低環境影響,維護土地的健康與生物多樣性。這項策略體認到,荷蘭花卉產業的持續成功,不僅依賴於美麗花卉的培育,更取決於負責任的栽培方式和對環境平衡的長期維護。

作者簡介: 本文作者是全球頂級花卉園藝雜誌《鮮活盛放》的資深撰稿人,專注於花卉產業創新與永續農業。)

網上花店推介